重庆素有“四大火炉”之称。记者一行来到重庆市璧山区时,正值盛夏中午,室外温度虽然已经“如约”达到40摄氏度,但走进秀湖生态公园时,却感到“火炉”多少有点名不符实。湖面一阵阵清风与一片片树荫为人们带来缕缕清凉。登高远眺,璧山的秀湖公园更是植被茂盛、绿意盎然、美不胜收。
很多人不知道,数年前这里还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当时,璧山集中大量制鞋企业,皮革制品相关行业对当地生态带来了破坏。璧山区内的璧南河,是长江的重要支流,璧山水体的污染物直接威胁着长江生态。
“环境不仅是资源,也是资本和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民众所需的公共产品。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璧山过去存在的污染和臭水河问题,依法关停了区内700多家污染超标的企业,借助社会各方力量进行生态修复,目的就是要厘清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二者进入良性循环。”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区委书记吴道藩说。
无独有偶,重庆云阳县的长江岸线过去冲沟廊道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突出。为了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云阳除了传统的库岸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之外,还特意采用了“生态植草砖”这种修复手段。“我们在砖头里面覆上土,回填过后再种上草,以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岸边道路也是根据海绵城市理念使用了透水混凝土。”云阳县环湖绿道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唐成林说。
库岸环境好了,居民的幸福感明显提高。“每天晚饭后,我就带着妻子和孙子出去玩一下,我们生活很安逸喽!”附近居民陈善传说。
堵住污染源,长江水更清
重庆大学环境修复中心主任孙晓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长江三峡地区生态十分脆弱,江水涨落在两岸形成的消落带,更是河流生态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重庆目前采取原生态自然修复为主,工程修复及综合治理为辅的对策。最大的特色是全面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工程,完成“三江”干流沿线41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2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建成城乡污水处理设施2400余座,完善城乡污水管网约2万公里,全市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00余万吨/天,城市和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3%、80%。现在,重庆正计划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拓展至1000人以上的聚集点。”孙晓楠说。
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堵住了,还不代表万事大吉。
长江两岸很多植物的残枝败叶会随风及江水起伏落入水中,与岸边垃圾、船上垃圾卷在一起成为江上的漂浮物。在重庆万州港附近的江面上,记者看到了四艘蓝色的机械清漂船紧张地忙碌着。巨大的机械手臂将一团团江上漂浮物打捞上船。
“过去,长江水面清漂使用人工作业的方式,每条船两三个人,活儿多时清漂队需要七八十人才够。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效率并不高。如今,政府加大投入,清漂更多采取机械化作业,我们效率高了很多,有时还能支援支流清漂工作。”万州区环卫处副主任陈渝表示。
在万州江面清漂队的成员中,29岁的刘波格外引人关注。学习轮机专业的刘波在大学毕业后,本可以获得沿海地区一份报酬不错的工作,他却选择了回到自己生长的江边。“看着长江越来越美,我就高兴。”刘波说。
抓好大保护,发展活力强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重庆正在为长江生态建设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6月,重庆全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长江干流水质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比例为85.7%,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体安全,48段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顺利通过国家专项督查……
那么,保护长江是不是意味着重庆在“钱袋子”上就吃了亏呢?在孙晓楠看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是“放弃发展经济、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统筹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持长江生态环境优美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谋发展。
“经济发展带给人的获得感与环境密切相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本质上是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放眼长远的表现。”孙晓楠说。
在位于重庆市璧山区的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一辆辆组装完毕的房车整齐地排列在库房之中。
“房车加工制造行业属于旅游业的前端,而旅游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快乐、舒适、环保的生活需求。因此,房车企业既需要严格控制自身生产所需的涂料、用水、用电等指标,又需要更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市场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既对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将从改善中受益。”金冠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龚康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