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上午9时,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采取联组会议的形式,结合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了专题询问。这也是常委会第二次围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询问。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出席。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率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问答双方面对面,深入互动,气氛热烈。
从根本上解决“人让水病”的问题
“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下一步国务院对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都有哪些措施和安排?”辜胜阻委员今年到长江经济带进行调研,长江流域的水安全让他十分忧虑,他第一个发问。
针对辜胜阻提出的问题,汪洋介绍了国务院下一步将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抓源头,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人让水病”的问题;二是抓治理,结合执法检查发现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切实强化饮用水水源的保护,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三是抓改革,形成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努力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的监测评估预警制度,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等要求;四是抓保障,加强政策、科技、资金等全方位支撑;五是抓落实,健全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治理体系。
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执法检查中发现“重末端治理、轻源头预防”的问题比较突出,刘德培委员就此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法律已有明确规定,如何贯彻落实?”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回答问题时,对水污染防治的有关数据了如指掌:“‘十二五’的前四年累计淘汰与污水排放相关的落后产能中,造纸淘汰了2900万吨,制革是3200万标张,印染是100亿米。通过结构调整,削减了COD将近50万吨、氨氮4.6万吨,分别占总削减量的13%和10%。”
陈吉宁不回避问题,他感叹规划环评落地比较难:“现在我们的规划环评意见比较难以形成刚性约束,也没有一个追责的机制,所以规划环评中未评先批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全国111个煤炭矿区的总体规划中,大概有45%的规划环评滞后于规划审批。由于项目环评的法律处罚过轻,执行起来也相当困难。今年上半年开展了全国环保大检查,发现有3万多家企业存在着建设项目违法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陈吉宁承诺了四项整改措施: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和严格区域的环境准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落实地方政府项目审批的责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体系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在补充回答时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结合“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进一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治理的投入力度,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监督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国务院主管部门对当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状况如何评价?下一步要采取哪些措施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现在最可怕的还是工业污染,一个企业可能把一条江河全部污染掉。我的问题是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各地存在污水处理管网不配套、污水处理费收缴率比较低等问题。我想问,有没有比较系统的解决方案或者长效机制?”
……
近3个小时,提问人直击问题要害,应询人实事求是作答。
汪洋认为,这些问题抓住了水污染防治的关键和要害,对促进国务院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改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对政府工作开展监督,国务院各部门有压力,但同样也是一种动力。
专题询问不能仅止于问。此场专题询问的主持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请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认真研究落实,并按程序及时作出书面反馈。